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中国彝族古侯后代——惹尼惹史

2024-03-14 18:15:40  来源: 河南新媒网  作者:闻新
发表评论:

惹尼惹史是中国彝族古侯后代,是彝族四大家族孜孜普乌日格阿鲁分支阿鲁第六个儿子“苏伙”的唯一后裔家族。惹尼惹尼:惹尼是祖先惹尼玛博的简称,惹史是彝语中七个儿子的意思。


历史主要人物:凉山四大土司阿都土司部下的核心白彝家族


社联伙伟


现代主要人物:克惹张杰、布子科普、阿毕尔吉、吉木伟色、阿古日初、克惹小龙、克惹有古、祖尔依海、吉支日黑、格尔子聪、特能阿菲


布子科普(17代)中共党员,1997年11月出生在布拖县拉果乡,民族之鹰社团创始人,科微运营中心创始人,彝诚平台创始人。惹尼→思格→有格→布子→吉联→阿史→首吉尔→泥苦→尔撒→吉次→密夫→有也→老使→外使→伍则→子聪→"科普 科也 拉也 拉日"


ꌭꑋꂵꀧꂯꀎꋏꎿꀨ惹尼玛博前代谱系


ꈬꉻ古侯→ꅍꊨ都资→ꅍꄓ都德→ꀉꉷ阿伙→ꀋꏂ阿史→ꐯꇐ志鲁→ꏂꌬ史惹→ꀈꇊ阿倮→ꀈꇭ阿各→ꏰꍲ巨处→ꇈꇉ倮倮→ꀉꄂ阿等→ꀉꊈ阿俄→ꉼꃶ红武→ꉐꐔ哈此→ꉐꀑ哈哦→ꄂꅿ帝尼→ꄂꀑ帝哦→ꏂꀊ史阿→ꄂꄲ帝土→ꄂꆂ帝捏→ꇵꐊ谷曲→ꇐꐊ鲁曲→ꁮꉬ补哦→ꆗꋚ黑扎→ꃅꃴ木乌→ꃴꁮ乌补→ꃴꂷ乌玛→ꆺꑳ雷以→ꃀꄖ莫都→ꁌꄜ普体→ꀊꄙ阿都→ꀮꇐ补鲁→ꃴꃶ伍务→ꇐꋅ鲁簇→ꊤꂷ组马→ꀈꇜ阿格→ꀘꇍ比乐→ꑿꃅ有木→ꏣꌺ吉惹→ꃤꊤ伟组→ꏂꅿ史里→ꀊꋣ阿组→ꄂꀧ迪博→ꌅꉐ兹哈→ꃰꐘ伍基→ꃅꇢ木呷→ꇜꄲ格土→ꑗꉐ牛哈→ꈬꏸ古基→ꆿꌺ拉惹→ꇊꇜ罗格→ꃅꐭ木基→ꄜꉐ体哈→ꀈꇭ阿果→ꁍꌺ普惹→ꎼꋝ蜀组→ꋒꉘ子鸿→ꎰꈬ首古→ꇓꁇ尔坡→ꂮꌺ幂惹→ꏸꋄ吉簇→ꏸꃪ吉瓦→ꒉꈨ日格→ꀉꇐ阿鲁→ꌠꉘ苏伙→ꌅꑌ子尼→ꇐꑌ尔尼→ꂷꁏ玛普→ꌭꑋ惹尼


ꀉꄙꇛꉼꅿꐩꋊꁧꀿ


阿都贵伙的历史渊源


在凉山地区历史的浩瀚史籍中,有一段关于惹尼惹史家族在阿都土司的历史渊源的故事。


根据《华阳国志·蜀志·越嶲郡》的记载,马湖县是凉山地区的一个县城,水通僰道入江。这是首次在历史文献中记载凉山地区事迹的史料。由此可知,在晋代时,凉山地区已经设立了县。


进入唐代,凉山东部存在着董舂乌部落,俗称“董蛮”。董舂乌部落的酋长董舂惜自称为“马湖路三十七部落都王子”。到宋朝时,他被封为“德化将军”。而在凉山西部,虚根蛮部落也有存在,《四川备边志》、《直斋书录解题》、《续宋编联资治通鉴》、《宋史·黎州诸蛮传》、《攻媿集》等史籍都有对其记载。宋朝时,虚根蛮部落的酋长被授予官职,成为凉山西部的“霸主”。


进入元代时,凉山西部归属于建昌路管辖。沙麻部位于建昌城东方四百里的中县,阿都部位于建昌城东方三百里的里州,密纳部位于建昌城东南方四百里的阔州。这个行政区划在明清时期几乎没有改变。


随着阿都部的崛起,阿都贵伙开始在历史中崭露头角。阿都部即是阿都土司的统治范围,包括普格"除拖木沟"、布拖、宁南、金阳等地区。


从前彝族没有土司,凉山彝族对各大家支的最高首领叫做‘孜目’"孜目:有权有势"。以后皇帝封‘孜目’当土司,给官印,这才有了土司,但彝话仍说‘孜目’,彝族也称他们为‘尼伟’,意思是皇帝封的官,阿都家在古时候也是‘孜目’,后来皇帝封他家当土司。”


这表明,就是兹莫在彝族的历史中具有重要地位。在唐代末期,南诏占领了大渡河以南的嶲州"西昌",建立了西昌府,扩展至乌蛮实台登城"今泸沽镇"。而乌蛮落兰部的阿都支穿越凉山腹地,建立了一个有传奇色彩的部落——阿都部。


根据《元史·地理志》中的记载,阿都部的酋长居住在里州,也被称作“阿都贵伙”。到了元代,他获得了耶吻授封的土千户官职。随后,阿都部的酋领耶吻被册封为土知州,治所设在昔郎甸"今普格县西洛镇洛乌"。到了清初,为了吸引地方豪绅,设立了许多土司和土目,尤其是清康熙时期,土司的数量最多。因此,“阿都贵伙”应该起源于元代,并且在清代达到了巅峰。


“阿都贵伙”也被称为“贵吉”,意为统治阿都土司直接辖地区的官百姓。虽然他们租种土司的土地,但实际上占有大量的生产资料,独立经营农业和与之相关的家庭作坊。他们不仅有自己的属地娃子"吉伙"、安家娃子"夹纳"、锅庄娃子"呷西",还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


根据《普格县志》的记载,阿都土司鼎盛时期,其统治的阿都贵伙有万余户,人口达到四五万人,仅在普格境内就有约150个姓氏,其中包括惹尼惹史家族。


然而,并非所有的“阿都贵伙”都在土司衙门中担任官职。在明代或明代之前,只有惹尼惹史家族中的阿比、子尔、日比等支系在阿都土司衙门中有一定的地位。之后,阿都土司总衙从西洛迁至荞窝,阿都土司委派了鱼水坡、洛乌嘎铁、文坪"耿河"、麦西坪等地的甲拉、则兰、吉比、扭、布子等人担任重要职务。


因此,惹尼惹史家族在阿都土司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元代,在阿都土司的兴起和发展过程中,他们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且逐渐崭露头角。这段历史不仅是阿都贵伙的光辉历程,也是凉山地区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的一部分。


“阿都贵伙”的社会地位


1956年至1961年,中央民族学院历史系、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北京大学法律系、四川大学历史系和经济系、西南民族学院及中共凉山州委等组成的“中国科学学院民族研究所四川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深入凉山开展调研,1963年12月编印出《凉山、西昌彝族地区土司历史及土司统治区社会概况"资料汇辑"》,其中,就有“阿都贵伙”的详述。


根据这份资料上的记述,在很早以前,“贵伙”意为官家的百姓或娃子,租种土司的土地,交纳十分之一的官租,而遇土司婚丧嫁娶,则送一坛酒、几两银子,过年时,送半边猪头,表示隶属关系。


相传,惹尼惹史是跟随阿都土司从云南迁入普格地界,至于迁出地的具体地名却众说纷纭。至今民间还流传着这么一句谚语:“ꌭꑌꌺꏃ,ꂷꋐꂷꀋꈤ,ꂷꋐꅉꇬꄉꐯꄶꇁ。”"惹尼惹史,麻次麻阿果,麻策德果达只底啦。"大概的意思就是惹尼惹史是在砍竹子时结识的。当然,这只是传说,但也说明了惹尼惹史的身世之谜神秘莫测,不过,可以肯定的是阿都土司独霸一方时,作为惹尼惹史的“阿都贵伙”,身份极其高贵,甚至可以出任土司的管家和头目。在清末至解放初,惹尼惹史的“阿都贵伙”甚至与阿都土司的“八大”贵族平起平坐。


但是实际上,即使“阿都贵伙”家世显赫,仍然需要负担土司繁重的“尔普”"摊派",比如逢有战事,“阿都贵伙”须服从土司的调配,并自备武器随征打仗,土司只供应粮食和草料;如果居住在土司衙门附近,还需帮助土司跑腿服杂役兼收租子驮运粮食……话虽如此,但土司名下的产业几乎由土司信任的“阿都贵伙”中的佼佼者代管,可谓是身居高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在清代中叶,“贵吉尼色颇”的谚语变成约定成俗,在民间越演越烈,“诺伙”、“曲伙”与“贵伙”联姻,某些“诺伙”需要额外支付所谓的“开亲费”,或割地,或宰牛,或纳银。


清宣统二年"1910年",组建普格乡,宁远府移驻普格。在宁远府的扶持下,外来佃户风靡云涌,相继在五道箐、拖木沟、鱼水坡、扯扯街、普格、松林坡、永兴场、西罗、普古、西普等建成了一条条繁华的街市,各地的作坊、旅店、酒馆、磨房、布庄等等雨后春笋般涌现,至此,阿都土司辖区内的“诺伙”、“贵伙”与“佃户”之间的利益冲突与日俱增,上演了一个个悲剧。


民国九年"1920年",阿都土司都龙光突然暴毙,其子都定臣"4岁"继位掌印,辖区内暗流涌动,国民党军阀又一次把魔爪伸向普格,因此,不甘于继续依附于阿都土司的“阿都贵伙”纷纷揭竿而起,“称王称霸”。其中,惹尼惹史中生活在则木河流域的阿比、子尔、日比、甲拉、则"则拉"、吉比、刘、补子等支系也再次发奋为雄,占领了数万里富饶之地,称雄一方。甚至,对于一些雏凤清声的惹尼惹史,连阿都土司都敬重三分,逢年过节了,未到场,坚决不开席。


其实,民国初,国民党伪政府已经在普格地区设置了县佐,但地方上各族势力盘根交错,基本上不受国民党伪县政府的管束,因此,都龙光一死,国民党趁机派兵进犯普格征讨。阿都土司辖区“内七场”和“外八场”也不甘示弱,组织兵力抵抗,战火连天。寸步难行的国民党军阀一面拉拢势孤力穷的黑骨头,一面扶持异军突起的“阿都贵伙”争权夺势。甚至到了民国末年,一些“保长”初露锋芒,已经替阿都土司发号施令。


民国十一年"1922年",西昌市礼州大堡子背后的李子沟"今喜德县红马"成立“四十八甲”,随后,靖边司令部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保甲制度,逐步向凉山各地推行,20-30户为一甲,70-80户为一保,由家支头人充任保长和甲长。


自“兹莫阿哈”"安学成"执掌阿都副长官司印后,普格县境内的保长多如牛毛,其中,汉族保长也数不胜数,然而,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螺髻山东麓荞窝至黎安一带"西至则木河西岸,南抵黎安,北靠小漕河"的保长皆是惹尼惹史,人称“四大保长”。这是历史的必然,还是一次偶然呢?带着这个疑问,从2021年初冬起,笔者继续深入民间调查,几乎走遍了螺髻山东麓的每个村庄,甚至走访过吉狄、马惹、勒恩、惹乃、比补、阿什、吉木、吉戈、吉波、吉好、期沙、俄底、俄木、曲木等家族的一些老前辈。大家一直认为民国时期,惹尼惹史“四大保长”的姓名分别为子尔依各、则兰老咪、甲拉雷史、日比阿甲。


为了揭开此谜底,笔者在普格、布拖、宁南、金阳、昭觉、西昌等地走访调查了一年多,也道听途说了“四大保长”零零碎碎的一些传说和故事,现将其风雨历程整理、记录如下,仅供参考,权当茶余饭后的一点“谈资”,不妥之处,请予指正。


ꋔꇂꀣꍈ则兰保长


保甲制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久远的朝代。汉代的保甲制是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百家为“里”,到了唐代,变成了四家为“邻”,五邻为“保”,百户为“里”,而北宋时期,王安石在此基础上,把保甲制改为十户一保,五保一大保,十大保一都保。


民国时期的凉山保甲制度是在“四十八甲”的基础上建立的,但普格境内的保甲组织何时兴起,已经不得而知。从宏观上来说,凉山的保甲制度是推翻地方恶势力的一种先进组织,实现了百姓享受一部分合法权益的权力,但实质上,这是靖边司令部和邓秀廷推行反动统治的另一种工具。因为保长和甲长多由地方家支头人充任,但是联保主任基本上都是邓秀廷的亲信。


在民国中叶以后,螺髻山东麓一带的主权,名义上在阿都土司手里,其实,其领地内已经兵搓地削。随着保甲制度的推行,很多地方可谓是赤地千里,而稍微繁华一点的地段上,保甲组织成为了这一带的基层组织,虽然已设县建乡,但不受国民党伪县政府的管束,统辖于靖边司令部,联保主任、保长、甲长、览头等一切职务皆由邓秀廷委任和批准。保甲制度内部设有严格的军事管理体系,有常备兵和常备夫。常备兵有班、排、连、营、团等编制,每月领2-3元军饷,而常备夫,相当于民兵,无事时在家生产劳动,一旦有战事,划归到制定的联队,由“彝务大队长”或“彝务团长”率领打战,生死听天由命。


据史料记载,都龙光执掌阿都正副长官司印期间,其六个管家中就有两位惹尼惹史,一位叫社联支子,又名申豹子,另一位叫布子勒足。甚至,都龙光去云南面见蔡锷时,曾将阿都副长官司印交给社联支子保管,并言明打下西昌后,封他做普格的“兹莫”,可惜,事与愿违,泸山一战,都龙光损兵折将,从此,进兵西昌的心愿落空。后来,社联支子也遭其他黑骨头的一些头人诬蔑,在黑水河边陨落"其中详情载于《四川贵州彝族社会历史调查》第110页",而布子勒足的家支一直替阿都土司管理威洛拉达一带,因此,民间传言“ꇁꄉꏃꏢꌌꁈ”"七条堰沟的主人",就是指日都迪萨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布子色和的曾祖父布子勒足。布子勒足谱系如下:


ꌭꑋ惹尼→ꌩꇝ思格→ꑿꇛ有格→ꀮꌄ布子→ꐚꆂ吉联→ꇐꂮ尔密→ꀋꉿ阿河→ꆹꃅ勒木→ꑿꉼ有洪→ꑿꐔ有次→ꀉꍯ阿扯→ꆷꊤ勒足→ꊞꉐ作哈→ꇐꄿ尔达→ꌌꉼ色和


根据赵树恂的调查文献记录,都定臣继位后,社联支子的儿子社联伙伟继续跟着都定臣做事。都定臣被李家钰杀害后,社联伙伟跟随都定臣的二太太阿里么日泽回到布拖特木里衙门。此人深得安树德"兹莫呷朵阿土"的信任,阿里么日泽甚至以命相托,这因如此,也为日后特木里衙门血流成河,尸横遍野埋下了伏笔。即便社联支子和布子勒足多次被阿都土司委重投限,直至解放,这两支在普格也未能作“保长”。


在调查中发现,永安一带的山谷里,至今留有则惹"则兰"家的造纸厂遗址,其规模不比阿都土司造纸厂遗址小,可见当时的则惹"则兰"家也是朱门绣户,富埒王侯,被选为保长也不足为奇。


走访得知,则兰保长是一位刚正不阿的人,名叫则老咪,主要负责管理扯扯街至金洞子"今二水厂"一带,也替阿都土司收租子和调解纠纷,所以他的威望很高,也留下了很多传奇的故事,尤其是永安一带的村民对他的事迹澈底澄清。


则老咪生有三女,长女则莫依蕾嫁入安家"俄木",次女则莫依各嫁入阿什家,三女则莫依撒嫁入曲木家,现居住在德昌县小高。其弟则拉土也只有一个女儿,叫则莫撒捌。


则老咪作为扯扯街至金洞子一带的“则兰保长”,与其他保长相比之下,其所辖之地沃野千里,但那时候的永安仍归黄联关管辖,“则兰保长”反而无权过问,因此,换而言之,“则兰保长”的地盘不是很大。而且在这寸土尺地里,国民党伪县佐又派了自己的亲信搜刮民脂民膏,到了民国晚期,面和心不合,摩擦不断。


ꌭꑋ惹尼→ꀋꏂ阿史→ꑷꈬ央古→ꐛꌋ吉色→ꀋꍽ阿章→ꍽꌺ章惹→ꐛꌺ吉惹→ꀊꆹ阿勒→ꌅꅿ子你→ꀒꁎ哦普→ꏤꏦ加甲→ꒉꈬ日古→ꒉꏣ日吉→"ꇅꂮ老咪ꆿꄲ拉土"


明清时期,核桃林沟的南侧就有一个驿站,则老咪经常光顾这里,成家以后,他成谜于赌博,输得倾家荡产,妻子一气之下回了娘家。其岳父尔古霍杜得知后,说:“我身价只值六毛钱,但为了女儿出人头地,可以再给一些嫁妆。”于是,又一次慷慨解囊,赠予一些银两扶持女婿东山再起,至此,则老咪痛改前非,不再游手好闲,30多岁才当了“保长”,在此修筑了一座碉楼。


“日比保长”从耿底“甲拉保长”的地界把来往商贾、行人等接送至核桃林沟,“则兰保长”则护送他们出金洞子,从其赚取一些“保费”。


安依合,1953年生于永安的大窝凼,与“则兰保长”和“子尔保长”都有姻亲关系,他说:“大概在1944年农历10月,在扯扯街作威作福的罗主任被打死后,则老咪和我外公子尔吉坡受邀去城里开会,最后被松新保安团和罗家杀害了……”


“则兰保长”一行赴会时,还不知这是一次鸿门宴。进城后,被安排在今老法院这里喝茶,沏茶时,阿都阿工面前的茶碗炸碎了,他便以家中老母亲病重为由借故先撤离了这个是非之地,所以一行六七人之中,只有他生还。


安正明的母亲叫阿地莫尔洛,小名叫阿洛,与则拉土的女儿则莫撒捌是同母异父的姊妹,所以谈及“则兰保长”的过往,他哽咽道:“其余尸身被拖至今普格车站的稻田里示众,花了11坨银子赎回。”


ꌀꇗꀣꍈ祖尔保长


彝文典籍《勒俄特依》是一部包罗万象的史书,其中,武伍格子寻找驻地时,在普格县月吾、马洪、特补、黎安等地留下了足迹。《指路经》里也有普格浓墨重彩的一笔。


普格县的幅员面积只有1918平方公里,但从小兴场和庙子湾村遗址出土文物来看,普格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商周至新石器时期。但无论是西洛河流域,还是则木河流域,人们谈及普格县近代史上,只要一提“保长”,几乎每个人都异口同声地叫出“子尔保长”的名讳:子尔依各杰惹。


子尔依各杰惹的谱系是ꌭꑋ惹尼→ꀋꀮ阿补→ꅿꎖ尼扎→ꆿꌺ拉惹→ꐙꅤ吉堵→ꐯꋩ吉子→ꏂꇜ史格→ꀋꏂ阿史→ꋚꐯ扎子→ꆿꇭ拉各→ꆿꉐ拉哈→ꅓꏂ底史→ꅔꉐ底哈→ꇢꅓ甘地→ꑱꇭ依各


依各是祖尔杰惹的乳名,其娶妻两房,第一任妻子生有两个女儿,长女祖尔莫日伙,次女祖尔莫日牛"依作"。祖尔莫依作3岁左右的时候,祖尔莫日伙不幸逝世。第二任妻子因身体原因,没有留下后代。


2022年6月4日20:30,笔者"吉克阿优"和普格县部分领导等三人在祖尔莫日蕾的引荐下,赶赴西昌采访了历尽沧桑的祖尔莫日牛依作"今77岁",她说:“我父亲出生于1917年,属蛇,30岁出任保长。”由此而知,现今人们心心念念的依各保长大约是1946年左右出任螺髻山南段文坪一带的保长,驻地在俄木老哈。


文坪,位于普格县城西南,南接黎安,北靠永安。解放前,此地叫“耿河”,意为土司直接管辖的百姓,因此,1952年建政时叫耿河乡,1957年更名为城南乡,1962年,取名为文坪乡。“耿河”是“贵伙”的另一种彝语语音的错写,因境内有一座名为文昌宫的古庙,其地势又比较平缓,故名“文坪”。这里就是“阿都贵伙”祖尔家族的领地,境内也住着很多汉族和花苗。


众所周知,民国时期的“保甲制度”始于20年代,既然,依各保长是阿都土司安树德抱恨终天后才当上“保长”,那么其上一任的“祖尔保长”又是谁呢?


提及文坪一带的祖尔,现任普格县委常委、副县长祖尔日和烂若披掌。祖尔日和,1977年12月生于文坪,从小处在兰芷之室,家教很严,学习礼义廉耻已蔚然成风,现今也是一位温文尔雅的一位“儒官”。笔者从2021年11月份起跟随他挖掘、收集、整理普格县文史资料,耳濡目染下,对其家族历史磨砻淬励,始终迷惑不解。


民间传言,在很久以前,众土目、头人在阿都土司衙门行跪拜之礼,阿都土司只说了一句“我的祖尔保长还没有来”,让众人一直跪着。后经原普格县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安正明和荞窝镇大坪村党支部书记祖尔依海极深研几,原来传至拉哈底史已经是授封的清代官吏"具体官职,有待考证",封地在一个叫“菲史底戈”的地方,并赐有官印、顶戴花翎及三套官服。


祖尔拉哈生俩子,长子底聪,底聪生俩子,史布和此哈;次子底史,底史生三子,长子底合、次子底乃、三子底哈。底史底乃生俩子,长子木牛,次子拉洛。祖尔依海属于底乃的长子木牛加加支,据他介绍,最先担任“祖尔保长”的是底乃木牛,从底乃木牛-木牛加加-加加里乃已经世袭三代。


“菲史底戈”也被称为“刘家湾子”,因为祖尔家的汉姓为“刘”。关于“刘氏”的由来,据传,“祖尔保长”没有走马上任之前,是袍哥,与四川省主席,民国第二十四军军长,陆军上将刘文辉有过八拜之交,因此,文刘辉掌管西康省后,扶持祖尔木牛当任了“保长”。


底史的三子底哈生四子,长子老体、次子老以、三子老祖、四子甘地。甘地生杰惹,杰惹就是最后一任“祖尔保长”,人称“依各保长”。因此,祖尔日和的谱系为


ꌭꑋ惹尼→ꀋꀮ阿补→ꅿꎖ尼扎→ꆿꌺ拉惹→ꐙꅤ吉堵→ꐯꋩ吉子→ꏂꇜ史格→ꀋꏂ阿史→ꋚꐯ扎子→ꆿꇭ拉各→ꆿꉐ拉哈→ꅓꏂ底史→ꅔꉐ底哈→ꇅꊤ老祖→ꀉꑗ阿牛→ꒉꍬ日虫→ꒉꉼ日和。祖尔依各便是其堂祖父,因此,对“祖尔保长”耳熟能详。


综上所述,惹尼惹史中的祖尔家支是一个饱经世故的姓氏,人才辈出。据民间传言,祖尔与兹莫沾亲带故,但因年代久远,史料上不详其事迹,已经无法考证,但是子祖尔一姓从“阿都贵伙”中鳌里夺尊,足于证明其与阿都土司的金石之交。


李志明"祖尔海呷",1946年10月8日生于普格县西洛镇洛乌阿都土司衙门所在地的村庄,子孙三代皆与阿都土司耳鬓厮磨,他的父亲叫子尔阿虫、祖父叫子尔日牛,都深得阿都土司安树德的赏识,在西洛洛乌衙门里身居高位。他本人也是在土司衙门里长大,小时候和其弟曾跟着“末代阿都土司”安学成在西洛一带的山里打过猎,猎到一头野猪,安学成还吩咐跟班分了两块肉给他们。


2023年9月11日晚上20:50,在普格县生产力促进中心主任乃戈日优的牵线搭桥下,李志明"祖尔海呷"在家里接受笔者采访,断断续续地谈了很多久远的陈年往事,尤其是对安树德和安学成的事情如数家珍,但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在交谈中得知,从吉都惹史到李志明"祖尔海呷"本人已有12代,问及“祖尔”一姓的分支情况,他说:“惹尼-吉堵-祖尔,祖尔生两子,长子吉子,就是祖尔保长和祖尔日和常委他们这一支,次子叫拿子,就是我们这支,从辈分上讲,日和要叫我大伯。”


一翻其谱系,ꌭꑋ惹尼→ꀋꀮ阿补→ꅿꎖ尼扎→ꆿꌺ拉惹→ꐙꅤ吉堵→ꆄꋩ那子→ꆿꇜ拉轨→ꆿꃰ拉伍→ꆿꉐ拉哈→ꆿꐂ拉且→ꆿꆂ拉连→ꍀꇭ日果→ꍀꄜ日体→ꍀꑘ日牛→ꀈꍬ阿重→ꉌꈲ海呷


他们这一支是从金阳南瓦跟随阿都土司迁入西洛一带,解放后,“末代阿都土司”安学成曾在家中住过三回,因此,笔者与他于2023年9月16日重返西洛镇乌洛阿都土司衙门遗址时,他在自家的旧屋遗址上潸然泪下。


ꒉꁘꀣꍈ日比保长


日比保长(日比阿将"是备受敬仰、德高望重的人物,享有崇高的威信和高度的眼光。当上保长时,三十五岁左右、他所管的范围是大坪子和永安乡一带。关于他的出生时间并无具体记清楚,他的孙子日比永日只知道"阿将保长"的父亲是日比将将,母亲是"子古黑惹莫"黑莫阿罗。他们共养育了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分别是阿将、国国、阿杂和一个女儿"女儿名字不详"。可惜的是,国国、和、阿杂、没有留下子女。女儿也从小过世,所以说"日比将将"的子女中只剩下"日比阿将"关于日比阿将的谱系是这样的:他属于惹尼七子中的,阿仔、阿仔五子中的,阿聪、阿聪两子中的,比聪,比聪四子中的,永记、永记三子中的,此哈、此哈木拉、木拉哈祖、哈祖哈日、哈日体祖、体祖娘都、娘都以哈、以哈散以、散以将将、将将阿将。


日比阿将一生只娶了一位妻子,名叫:"子古黑惹莫"比尔莫阿牛,他们共养育有三个儿子和两个女儿。不幸的是,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在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只剩下日比阿黑和日比莫依洛。日比阿黑娶了"沙马石一"石一莫阿流为妻,而日比莫依洛嫁与"吉克惹史"结此黑黑。阿将生阿黑、阿黑生永日、永日生,子聪和色聪。


从阿子分支下来,日比家族长期居住在普格县的委洛和色洛两地。多数居住在阿都兹莫的三大衙门附近,所以不难看出所有、贵伙、当中与阿都兹莫最亲近的,阿都贵伙、所以从古直今日比家族自称阿都日比家。1色洛洛乌、2委洛老达、3咪色特果,而在这三个衙门里玆莫都给"日比家"封了官的,分别是、日比阿将是保长、日比日哈是看房、日比阿牛是拐着。在过去,这些地方是阿都兹莫的四大衙门中的三个,阿都兹莫还在这三个地方给"日比家"封了地盘和林区。1色洛洛乌有"日比坡尔"2委洛老达有"日比哈联"3咪色特有"日比司耳、看房依真、看房日喽"为什么叫看房呢?因为他是日比看房的封地。这些地名直今还是这么叫。


阿都兹莫是日比家族中最后一位备受信任的领导人,他与日比依做和日比阿果是亲如兄弟,情同手足的。他们是解放前最后一批与兹莫阿哈一起共事成员之一。解放后日比阿果在普格县政协工作,也是在白彝中为数不多的凉山州政协委员。


ꏧꇁꀣꍈ甲拉保长


从兹兹普乌赫赫有名的日古阿鲁到惹尼惹史,其显赫的家族历史源远流长。正因为如此拔丛出类,至今颇有争议,也足见其与众不同的一面。


在民间,如果谈及惹尼惹史的历史,那么人们会不约而同地想起一句谚语:“ꀊꄙꏃꋩꀕ,ꌭꑌꂷꀨꋍꋩꀕ。”"阿都史兹孜,惹尼马博次兹孜"。据民间传说,有一年,阿都土司举行一次赛马,惹尼马博拔得头筹,阿都土司甚为高兴,欲封他为“兹莫”,遭到其他土目、土官的反对,说:“自古以来,兹莫都是从黑骨头中产生,白骨头做兹莫,还没有这个先列。”于是阿都土司封惹尼马博为“阿都贵伙”的首领,之后才有了其他姓氏的“阿都贵伙”。青岗坪这一带的村民,一说起“甲拉保长”,便夸夸其谈,唾沫横飞。


“惹尼马博生七子,长子思格、次子阿史、三子阿查、四子吉堵、五子阿孜、六子格洛、七子甲洛。阿孜生五子,日比、拖木、格尔玛查、博补阿俄、特能甲拉吉夫。我是甲拉特能这个支系……”甲拉日打如实说道。


甲拉日打,又名江日打,生于1947年9月11日,是“甲拉保长”勒使"小名叫阿哈,所以又被称谓阿哈保长"的三子。其谱系为ꌭꑋ惹尼→ꀊꋬ阿孜→ꐰꌺ子惹→ꄯꇍ特能→ꃆꌺ木惹→ꍀꀏ日欧→ꎹꏦ杜加→ꏧꇁ甲拉→ꒉꋒ日则→ꏂꋒ使则→ꀽꌒ片伞→ꏧꏤ甲加→ꑿꊤ友组→ꇌꏂ勒使→ꍀꄿ日打。在与江日打的交谈中得知,“甲拉保长”勒使生二两一女,长子江日聪,长女江日木。日聪生子贵,子贵生三子,长子色拉,次子色呷,三子子哈。


2022年11月4日,笔者和普格县委组织部安子子拉、阿达色轨,县政府办阿比尔哈等四人驱车前往荞窝镇耿底村甲拉日打家中采访获悉,“甲拉保长”又名江登伍,属鼠,大概于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左右出任螺髻山东麓鱼水坡至耿底一带的保长。当时,阿都土司总衙在鱼水坡"彝名勒别嘎铁",可谓是近水楼台先得月,至此,甲拉一族鸣珂锵玉。


耿底,由“ꇯꄸ”"格底"的谐音转变而来。它位于普格县城西北,南挨永安,北接清代阿都土司总衙所在地鱼水坡,意为摔跤的坪子。1952年,耿底属于阿都乡,1957年阿都乡更名为城西乡,1962年取名为耿底乡。


关于甲拉这个姓氏的由来,民间流传着这个一个传说。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一次阿都土司举办宴会,从“阿都贵伙”中挑选出几个头角峥嵘的年轻小伙子去衙门里做事,大伙儿在衙门里杀猪宰羊,半蹲着砍坨坨肉时,有一人的腰带飘来飘去,阿都土司就调侃了几句。事后,从阿都土司口中脱口而出的“甲拉甲拿”这个词被经常拿来调侃这位小伙子,久而久之,“甲拉”一词成为了他的“代名词”。此人足智多谋,深得阿都土司喜爱,后来,他在阿都土司鱼水衙门里有了高官厚禄,不明情况的外人误以为“甲拉”就是他的名字,慢慢地“甲拉”就变成了他的姓氏。


其实,甲拉是特能的分支,在惹尼阿孜惹恩中排行老五。据江日打介绍,从阿子惹恩到“甲拉保长”已有8代。


说到惹尼惹史当中的阿子惹恩,长子尔格玛查可谓是积厚流光,英雄辈出。在历尽沧桑中,不得不提李仕安和马德清两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据瓦洛乡中心校校长格尔此祖介绍,李仕安,原名李士安,彝名叫格尔加甲底取,又名伊里底取,生于民国元年"1912年"农历八月初三。其先祖李发祖于清雍正八年"1730年"随阿卓土司移驻雷波县黄琅。


1950年3月4日,李仕安曾受到贺龙将军接见过。在民国时期,他曾出任过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军军部参谋。1943年3月,李仕安出任过普格忠良指导区区长。1944年9月27日和10月3日,曾受邀在西昌与蒋介石、宋美龄夫妇的接见过。当时,被刘文辉称为“李精灵”。而马德清的祖籍在布拖,彝名麻查尔聪,农历6月15日出生于比牛拉达一个叫扉曲窝的寨子。1989年以前在普格县委宣传部部长,1990年任普格县副县长。1992年凉山州文联常组书记、主席。1997年参加中国作家协会。省人大代表,州政协委员。创作电影剧本《月亮河》、电视片20集《西部彝风》。长篇小说《诺日河》获2001年四川省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


明清时期,玛查家支在依莫伙底一带已经是大名鼎鼎。那年代,阿都土司操办丧礼,都只杀99条牛,格尔麻查家已经可以杀100条牛,足见其家大业大。当然,阿孜惹恩的次子拖木、四子博补阿俄、五子特能甲拉吉夫等家支也是高门大户,人丁兴旺,享誉甚多。


对于“甲拉保长”的事迹,笔者早已耳闻。2016年秋,笔者于江衣合"彝名甲拉尔虎"等九位普格籍在西昌创业的老乡结为“江湖兄弟”,江衣合的父亲江海文"彝名甲拉尔古"对普格历史颇有研究,于是交往甚密,潜移默化下,了解了一些甲拉家支的谱系,江衣合的谱系为:


ꌭꑋ惹尼→ꀊꋬ阿孜→ꐰꌺ子惹→ꄯꇍ特能→ꃆꌺ木惹→ꍀꀏ日欧→ꎹꏦ杜加→ꏧꇁ甲拉→ꒉꋒ日则→ꏂꋒ使则→ꀽꌒ片伞→ꏧꏤ甲加→ꑿꊤ友组→ꇐꐂ尔且-ꒉꌐ日三-ꇐꈬ尔古-ꇐꃚ尔虎-ꒉꌒ日伞


经知情人士证实,解放后,“甲拉保长”曾任城南乡乡长,一年之后,出任县政协副主席。


注释:惹尼玛博简称惹尼,惹尼玛博的名字由来于出生在不平的竹林上坡,母亲手抓住竹根坐在竹筐上面"抓在某一种物品坐着彝语叫“惹尼”",顺产在竹子编织的一种竹筐(竹筐:彝语叫“玛博”"中,所以被取名为“惹尼玛博”。出生于四康省布拖区特木里,惹尼玛博的长子“思格”和次子“阿史”在布拖区特木里定居后其他五子随父亲和阿都土司带到普格县管理各种事务。


主要居住在四川凉山、乐山、甘孜,云南丽江、昭通,贵州贵阳,约有4万人口,36个支姓、ꌭꑋꂵꀧꊂꋊ惹尼玛博后代ꌩꇝ、ꀋꏂ、ꀉꌜ、ꀋꀮ、ꀉꋬ、ꌭꆺ、ꌭꄖ思格、阿史、阿瑟、阿补、阿孜、惹雷、惹都ꌭꑋꌺꏃꊿꑞꁸꌠ惹尼惹史支姓分支系ꀋꁙ阿毕、ꀒꋤ哦祖、ꉃꏂ古什、ꐚꏂ吉史、ꐙꃅ吉木、ꆷꇷ勒古、ꀊꉂ阿古、ꎹꆃ社联、ꑑꆃ严连、ꀮꌄ布子、ꈍꌺ克惹、ꀉꉷ阿伙、ꋔꌺ则惹、ꐛꌋ吉色、ꌀꇗ祖尔、ꑙꌺ扭惹、ꐙꃅ吉木、ꐙꐂ吉且、ꐙꎥ吉支、ꇈꌠ洛苏、ꀉꈖ阿贵、ꀉꆽ阿乃、ꒉꁘ日比、ꐛꀣ吉保、ꀋꆂ阿联、ꆫꂽ拖木、ꎭꐙ沙吉、ꇱꇐ格尔、ꐙꌺ吉惹、ꂸꍣ麻查、ꀧꁮ博补、ꀉꊉ阿俄、ꄯꇍ特能、ꏧꇁ甲拉、ꐙꃚ吉夫、ꀏꆷ欧乃


主要事迹2023年6月22日在西昌市成立家族理事会2024年2月16日在西昌市召开家谱发布会


网友评论 0条评论

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