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河南----郑县如何变成省会郑州的

2016-10-23 13:32:59  来源: 河南新闻网  
发表评论:

    引子:郑州是你我共同生活的家园,我们每天在这个城市中忙碌和奔波,但是你真正了解这个城市的发展历史吗?你是否知道整个城市发展中的重大转折点?你了解这个城市百年发展史的背后故事和人物吗?


    每个郑州人都应该感谢一位古人——张之洞


  除了深埋地下的商城遗址,郑州最初一切都是源于一种近代化的交通方式——火车。与洛阳、开封、西安、济南、武汉等传统古城不同,直到清朝晚期,郑州(郑县)还是小城,一个传统布局的旧县城,县城衙门(现管城区政府地址)居中,东南西北四条大街交汇。另外郑州城在整个河南的城市地位和作用,更是远远不能和开封以及洛阳相提并论。然而,一个人和一份文件的出现,成为了郑州整个城市发展历史的转折点。


河南----郑县如何变成省会郑州的

  清末郑州▼


  1889年12月,时任湖广总督的张之洞给清廷上了一道折子,请求修建从卢沟桥至汉口的铁路,同时为了好穿越黄河,修建的铁路不走省会开封而取道郑州(郑县)。获准后,卢汉铁路(即后来的京汉铁路、平汉铁路、京广铁路)于1897年4月动工建设。1906年火车通车,郑州开始了百年来的跨越式前进;同时,火车也让郑州的城市框架得以改变,火车站取代县衙而成为了整个城市的核心,个人觉得,从这个意义上讲,张之洞和那份奏折是整个城市发展的源头,应该为这位张文襄公在火车站立一座雕像。

河南----郑县如何变成省会郑州的


  张之洞视察铁路工程▼


    你知道郑州最早的新区规划吗?


  1906-1909年,京汉、陇海两条铁路相继通车后,城市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郑州(郑县)老城区(现在东大街西大街城区)与火车站之间逐渐形成一片新街区及不很规则的道路系统(就是现在德化街和大同路以及银基周边),各地货物大都以此为集散地,特别是车站附近的棉花商行雨后春笋般多起来。使这一片荒凉之地很快被开发成商贸区,地皮迅速被商贾们定购一空。从南向北,盖起许多棉花商行、饭店、客栈、酒店、南北货、杂货店铺、货栈、盐店等商铺,形成商业性街道。但是基本没有长期和系统的城市规划发展,属于城市自我形成道路。这种情况持续了将近20年。

河南----郑县如何变成省会郑州的

  郑州老火车站地区▼


  当然你从路名就可以看出来,当时时代的痕迹。比如大同路,在1900年左右还是属于县城旁边的农耕地,后火车站开通,成为了沟通火车站和老城区的一条重要马路,取名马路大街,后取中山先生天下大同的意思,改名大同路。德化街,取“德化育人”之意。而福寿街取“增福添寿”的意思。从名字的含义,来源,可以看出来郑州(郑县)市的文化从发展之初就是一种商业文化,革命文化和交通文化的混合。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河南迎来一位大名鼎鼎的执政者“冯玉祥”。


河南----郑县如何变成省会郑州的


  冯玉祥▼


  1927年6月,武汉政府北伐军占领郑州、开封。新任河南省政府主席冯玉祥“对于郑州(县)市政,特别注重”,并于7月27日成立郑州市政筹备处,委派王正廷(后刘治洲)为处长。1928年3月,河南省政府决定郑州市政筹备处改为郑州市政府,并依法呈请国民政府批准,正式任命刘治洲为郑州市市长。


  好,请记住,郑州由郑县变成郑州,关键人是冯玉祥,刘治洲是首任市长。另外冯玉祥组织编制《郑埠设计图》对郑县县城及以外地区进行规划。当时,城市发展方向确定在京汉铁路以东、陇海铁路以北,面积为10.5平方公里,可以说这是这个城市最早的新区规划,同时也是郑州第一个“郑东新区”。

网友评论 0条评论

所有评论